清流豆腐皮摆上德国餐桌 三名农家女在市场大显身手
今年10月,500箱豆腐皮漂洋过海,摆到了德国人的餐桌上,这是清流豆腐皮走出国门。
做成这笔“洋生意”的是一位农妇,她叫兰爱珍,是清流鑫牌豆腐皮厂老板。
加入豆腐皮营销农家女勇闯市场
兰爱珍,清流县嵩溪镇人,学校毕业后,在镇纸业社工作。1996年,企业不景气,兰爱珍失去了工作。
兰爱珍在家闲着,就想做豆腐皮生意。豆腐皮又称腐竹,在清流至今已有800多年加工历史,当地有民谚说:“一年到头吃不怕的是白米饭,一年四季食不厌的是豆腐皮。”据《清流县志》记载,清嘉庆年间,清流豆腐皮曾被列为贡品。2008年,清流豆腐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嵩溪镇是豆腐皮的主要生产基地。兰爱珍下岗后,加入豆腐皮营销的行列。她让父母在家里加工豆腐皮,自己负责销售。
当时,整个豆腐皮市场还处在原始阶段,当地经销商不多,他们固守着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古训,在家坐等顾客上门。兰爱珍则主动出击,带着豆腐皮走出去,开拓市场。
刚开始,人们对豆腐皮不了解,大多数经销商存在顾虑,不愿意销售豆腐皮。兰爱珍采取先寄卖后收账的方法,在清流城关找了一家经销商试销,还经常将豆腐皮送给亲戚朋友免费品尝,渐渐地,豆腐皮的回头客多起来。
本地市场打开了,兰爱珍又冲击外地市场。她带上豆腐皮,独自到福州、厦门等地推销。大冬天,她背着豆腐皮,一家家店问,为了省钱,她只住20元一晚的小旅馆,艰难时,只剩下几十元钱,一日只能吃碗面条充饥。一年多后,兰爱珍终于打开省内外豆腐皮销售市场。
如今,兰爱珍有了稳定的客户,产品远销到上海、广东、福州、厦门、龙岩一带。
客商上门将豆腐皮销到国外
将豆腐皮销往国外,这样的好事,怎么会落在兰爱珍身上?
原来,今年9月初,明溪一位在德国经商的客商,给兰爱珍挂来电话,要将她的鑫牌豆腐皮带到德国试销,这样的好事,兰爱珍一口应承下来。
原来,这位明溪客商也是一位清流豆腐皮的超级“粉丝”,每次从德国回到明溪老家,家乡人总会用清流豆腐皮做道菜,吃多了,他感觉清流豆腐皮口感好,质量可靠,就常年吃豆腐皮。这次回老家,他按豆腐皮包装上的电话,直接找到兰爱珍,要求合作,将豆腐皮出口到德国。
接着,这位明溪客商特意来到嵩溪,从兰爱珍的厂里选了35箱豆腐皮。他将这些清流优质豆腐皮,放在德国的中餐馆试销,并免费请人品尝,反响出奇地好。有些德国人还对这些豆腐皮进行了技术检测,结论是:清流豆腐皮营养价值很高,可放心食用。
10月初,明溪客商又让兰爱珍再准备500箱豆腐皮,通过省内贸易公司,发往德国市场销售。前一段,他又挂电话回来,要求订一个货柜的豆腐皮,一要就是7万箱。
新项目:
把豆腐皮卖到国内外
从事豆腐皮营销10余年,兰爱珍深深感到了单打独斗势单力薄。她的厂场地不大,产量不高,一些大订单接了,也难以完成,放弃又很可惜。
2008年,清流豆腐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同年,兰爱珍成立了清流县豆腐皮专业合作社——清流县爱珍豆腐皮农民专业合作社,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结合新的科技工艺加工出更加优质的豆腐皮,并以“公司+合作社”的形式,引领当地的豆腐皮加工户共同致富。入社加工户必须严格按合作社制定的豆腐皮生产标准,统一品牌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、统一经营管理。为严把豆腐皮质量关,兰爱珍对入社加工户从原材料开始严格控制,原料由社里统一调入,统一分配。目前,合作社已有100多户豆腐皮加工户入社,年产豆腐皮700多吨,产值达800多万元。
今年,兰爱珍又在县农业部门支持下,在嵩溪种植了200多亩黄豆,建立黄豆种植基地,实现豆腐皮生产原料“就地取材”。基地全部采用无公害有机肥耕作,生产绿色生态黄豆,制作出高品质的生态豆腐皮。她还正在建设豆腐皮深加工厂房,生产即食型豆腐皮,打算销往国内外。目前,样品已经出来,厂房也已建成,只等豆腐皮机设备进厂后,马上投入生产。
开封彭大顺豆腐皮机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,多年专业专注于豆制品的研发与生产,本厂的主要产品有:1豆腐机 2豆腐皮 3豆腐干机 4内脂豆腐机 5豆腐大型生产线 6千张生产线 7百页生产线 8自动泡豆系统 9自动清洗除渣系统 10自动磨浆系统 11自动煮浆机 12自动上渣机 13自动上脑系统 ,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品上市。欢迎新老顾客来本厂参观。
相关新闻